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铜陵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4:17:52  浏览:97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陵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


铜陵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

铜政〔2008〕28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铜陵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十日

铜陵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合理配置烟草市场资源,规范烟草市场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卷烟零售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铜陵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我市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  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应当合法合理、公平公正,遵循总量控制、优化布局的原则,到2010年全市持证率控制在城市不超过总人口的5‰,农村不超过总人口的4.5‰。

第四条  卷烟零售许可实行受理在先、先出后进的原则。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均符合许可条件和合理布局要求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受理申请先后做出许可决定。

第五条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卷烟零售点的合理布局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其他条件时,申请卷烟零售许可证还应符合下列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要求:

(一)城区道路两侧卷烟零售点间距不少于50米;

(二)城区居民生活区按每200户居民设置1个卷烟零售点,间距不得少于50米;

(三)农村集镇零售点间距不少于50米;

(四)村组零售点按村民小组设置,每60户设置一个零售点,每个村民小组总数不得超过2个;

(五)经营户在300户以上的大型综合市场内的卷烟零售点不得超过5个;经营户在60户以上不足300户的中型综合市场内的卷烟零售点不得超过3个;经营户在60户以下小型综合市场内只设1个卷烟零售点。

上款所称零售点间距是指两点间可通行距离。

第七条  因对内经营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卷烟零售点间距的限制:

(一)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饭店、大中型娱乐场所;

(二)营业规模在100张床位以上的宾馆;

(三)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副食品商场;

(四)交通、通讯不便边远地区的零售点;

(五)驻军等特殊场所。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设置烟草专卖零售点:

(一)经营农药、化肥、油漆、烟花爆竹等有毒、易燃、易爆等物品的场所;

(二)经营建材、机电、服装、维修等小型服务点;

(三)违法建筑、禁止烟火等影响公共安全的场所;

(四)幼儿园、中小学内及其门口半径50米以内的;

(五)利用住宅经营的;

(六)自动售货柜机及流动摊点、车、棚;各类回收、寄售商店、典当店铺;

(七)车站、码头等候车(船)室内。

第九条 本规定实施之前已取得且未超过有效期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继续有效,期满后延续申请必须符合本规定要求。

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合法卷烟零售企业和个人,由许可机关根据经营者的经营业态、经营规模、守法经营情况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公开、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逐步调整到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十条  已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的经营者因登记事项发生改变向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的,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十一条  卷烟零售经营户所持有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注销、撤销和吊销后,在规定时限内重新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的,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十二条  对有正常经营能力的残疾人、低保家庭、军烈属等社会特殊群体因本人经营需要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许可。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铜陵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规则

福建省人事厅


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规则


《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规则》、《人事争议仲裁员守则》、《人事争议仲裁员聘任、解聘办法》和《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已由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6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二00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事争议仲裁行为,保证公正、及时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福建省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本省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

第三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独立处理人事争议。

第四条 当事人在人事争议仲裁中的地位平等。

第五条 人事争议仲裁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二章 受案范围和管辖



第六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人事争议:

(一)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其建立聘用合同关系的工作人员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事争议。

第七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受理下列争议:

(一)事业单位与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人事争议;

(二)事业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第八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下列规定受理人事争议案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在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央属事业单位、省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

(二)设区的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市属事业单位,以及在设区的市(福州市除外)行政区域内的中央属事业单位、省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

(三)县(市、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县(市、区)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受理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

第九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发现该争议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受理的人事争议或者依法不应由本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申请人不撤回的,应当驳回申请。



第三章 仲裁参加人



第十条 与人事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争议双方为人事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工作人员死亡的,可以由其继承人参加仲裁活动。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

在仲裁过程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更换的,应当由新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继续参加仲裁活动,原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的行为有效。

第十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工作人员,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没有法定代理人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第十二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一至二人参加仲裁活动。其他代理人可以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单位推荐的人、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同意的其他公民。

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并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出反请求,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委托人如果变更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或者解除代理权,应当书面告知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并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

第十三条 当事人个人一方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的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的,应当共同书面推选一至三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不能协商推选代表人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

代表人在仲裁中的行为对其他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仲裁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的,必须经被代表人书面同意或者有被代表人的明确授权。

第十四条 与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经申请并获准后可参加仲裁活动,必要时也可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直接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第十五条 当事人应当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守仲裁庭纪律,自觉维护仲裁庭秩序,履行发生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

在人事争议处理期间,当事人双方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应当暂缓执行处理决定。



第四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申请仲裁的人事争议属于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

(四)申请仲裁的人事争议属于该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五)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六)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七)未经过其他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第十七条 当事人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应当自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递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有代理人的,写明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不符合要求或者未提交符合申请条件的相应证据材料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自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告知之日起五日内补正,补正完毕并提交之日视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申请人不按要求进行补正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查属实的,应当受理。

第十八条 当事人增加、变更仲裁请求或者提起反请求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并附有符合申请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申请人增加仲裁请求,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仲裁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十九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查人事争议仲裁申请并办理立案审批手续。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依法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案件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将《应诉通知书》和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或者指定仲裁员;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二十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和《应诉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

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七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



第五章 组成仲裁庭



第二十一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组成仲裁庭或者指定仲裁员。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负责仲裁庭成员的召集并主持仲裁庭的仲裁活动。

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员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前款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和翻译人员。

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并说明理由。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并说明理由。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和相关的仲裁员。

第二十三条 仲裁员的回避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决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担任仲裁员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在是否回避的决定作出前,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六章 开庭准备



第一节 当事人举证



第二十四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一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

第二十五条 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负责举证。

事业单位辞退工作人员、不同意工作人员辞职或者单方面作出解除、变更聘用合同等决定引起人事争议的,由作出决定的单位负举证责任。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证据,或者虽提出证据但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材料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举证期限为十五日,自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增加、变更仲裁请求或者提起反请求的,举证期限重新计算。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延期举证,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二十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查取证: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 申请调查取证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之日。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以及需要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书面申请复核一次。

第三十一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权向有关单位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有权向知情人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可以相互委托调查。

调查人员调查时,应当有两名以上调查人员参加,并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询问被调查人或者证人,应当先问明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同时应当问明与当事人的关系,并告知其权利与义务。

调查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调查笔录,由调查人员、记录人员分别签名或者盖章;被调查人或者证人应当在阅读笔录并确认无误后,逐页签名。

仲裁员及其它相关工作人员对调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三十二条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的书证,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经核对无误的副本或者复制件。是副本或者复制件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来源和取证情况。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的物证应当是原物。被调查人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品或者照片。提供复制品或者照片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取证情况。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摘录有关单位制作的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文件、材料,应当注明出处,保持内容相应的完整性,不得断章取义。并加盖制作单位或者保管单位的印章,摘录人和其他调查人员应当在摘录件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之日。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鉴定费由申请一方预付。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自行承担法律后果。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准许: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第三节 证据交换



第三十五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但证据交换不超过两次。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在仲裁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

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

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准许延期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仍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的证据,而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仲裁明显不公的,可视为新的证据。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期限,应当在最后一次仲裁庭辩论之前。在仲裁裁决作出后,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仲裁庭不予接受。



第七章 审理和裁决



第三十九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当先行调解。

证据交换后,仲裁庭应当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由仲裁庭指定仲裁员组织庭前调解。

开庭审理的,仲裁庭应当在仲裁庭辩论结束时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调解。

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第四十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由仲裁庭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和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予以审查确认。

当事人自行和解的,申请人可以撤回仲裁申请,也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其达成的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书的效力。

第四十一条 庭前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组织开庭审理。

第四十二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七日前将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当事人可以协议公开仲裁,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四十三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允许公民旁听。旁听人员凭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发放的旁听证进入仲裁庭。

第四十四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首席仲裁员应当核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的身份,并询问双方当事人有无异议。

开庭时,由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案由,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首席仲裁员应当宣布休庭。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的,首席仲裁员在重新开庭时口头或书面予以驳回,并说明理由,口头驳回的应当记录在案;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成立的,按原程序更换应当回避的仲裁员。

第四十五条 仲裁庭调查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申请人陈述;

(二)被申请人陈述;

(三)有第三人的,第三人陈述;

(四)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证人的证言;

(五)出示证据,并进行质证。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许可。

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出庭确有困难的,经仲裁庭同意,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仲裁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但仲裁员不能与当事人进行辩论或者明确表态、暗示支持一方当事人的观点。

证人不得旁听仲裁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仲裁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负担。

仲裁员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

经仲裁庭准许,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也可以就有关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也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

第四十八条 证据应当在仲裁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裁决的依据。

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仲裁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第四十九条 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五十条 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第五十一条 质证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申请人出示证据,被申请人、第三人与申请人进行质证;

(二)被申请人出示证据,申请人、第三人与被申请人进行质证;

(三)第三人出示证据,申请人、被申请人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在仲裁庭上提出新的证据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质证,是否允许由仲裁庭决定。

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发问,但对本案无关的问题,证人、鉴定人有权拒绝回答。

第五十三条 仲裁庭调查结束后,应当组织辩论,辩论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申请人及代理人发言;

(二)被申请人及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四)互相辩论。

第五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引导或者告知双方应当就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辩论。辩论终结后,仲裁庭应当询问各方的最后意见。

当事人在辩论中应当听从仲裁庭指挥。当事人或者代理人与本案无关的发言,或者有人身攻击言论、不遵守仲裁纪律的,仲裁庭应当及时制止。经劝阻无效的,可责令其退出仲裁庭。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在辩论结束后明确表示同意调解的,仲裁庭可以当庭调解也可以休庭后调解。

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可以在合议后当庭裁决,也可以另行择期裁决。

仲裁庭当庭裁决或者决定择期裁决后,应当宣布闭庭。

第五十六条 庭审结束前,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同意当事人要求重新调查收集证据、鉴定的,应当明确补充证据的期限,逾期不能提出的,仲裁庭可根据已有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裁决。

仲裁庭决定不再开庭审理的,应当将当事人补充提交的证据进行交换,并给予当事人合理的书面质证期间。

第五十七条 在案件受理后,裁决作出前,当事人要求撤回仲裁申请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准许。

当事人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同意撤回仲裁申请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仲裁申请。

第五十八条 仲裁庭裁决人事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录。无法形成多数意见的,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裁决。

仲裁庭对重大或者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五十九条 书记员应当当庭记录开庭活动。开庭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阅读。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笔录无误的,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拒绝签名的,书记员应当在开庭笔录上记明情况。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差错的,可以申请仲裁庭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

开庭笔录最后由仲裁员、书记员签名。

第六十条 仲裁庭应当在作出裁决之日起十日内制作裁决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并由仲裁员、书记员署名。

第六十一条 对裁决书中的错、漏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

当事人发现裁决书中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请求仲裁庭补正。

仲裁庭作出的补正,是原裁决书的组成部分。

第六十二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下列期间不计入审限:

(一)公告期间;

(二)鉴定期间;

(三)处理当事人对管辖异议和回避请求所需的期间;

(四)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的有合理原因不应当计入的期间。

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庭应当中止仲裁活动: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活动的;

(二)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指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参加仲裁活动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认为的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的情况。

仲裁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应当恢复仲裁。出现不可能恢复仲裁活动情形的,应当终结仲裁活动。

第六十四条 有关开庭前的准备和开庭审理的程序同时适用于独任仲裁员开庭处理的案件。



第八章 执行和监督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就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者裁决书,必须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核:

(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产生不公正裁决的;

(二)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第六十七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发现本委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确属错误、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九章 期间和送达



第六十八条 人事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一方当事人将载明有关争议的事实的书面材料依法送达另一方当事人的,送达之日即可认定为人事争议发生之日。

第六十九条 仲裁期间和仲裁文书的送达适用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在有关的人事人才网站上公告送达仲裁文书。



第十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规则中除“十五日”、“三十日”“六十日”外,其它“日”均指工作日。

第七十一条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案件难易程度和花费的办案时间等情况给予仲裁人员办案报酬。办案报酬从财政部门拨付的经费中支付。

第七十二条 本规则由福建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七十三条 本规则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鹰潭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鹰潭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的通知

鹰府办发〔2007〕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鹰潭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6月20日市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日


鹰潭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鹰潭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管理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列行政处罚由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房管局、市文化局、市国土局、市人防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和月湖区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实施;其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委托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 城市管理遵循从严管理、从重处罚的基本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章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行政处罚

第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条之规定,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救措施,并处罚款: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丢果皮、纸屑、烟头和碎玻璃等废弃物的,处5元罚款;
(二)乱扔动物尸体的,处25元罚款;
(三)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未经批准悬挂、张贴宣传品的,处25元罚款;
(四)从楼内向外抛废弃物的,处25元罚款;
(五)在城市主要街道的临街建筑、阳台和窗外,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物品的,处10元罚款;
(六)流动摊点的经营者不按规定清扫、收集其产生的废弃物的,处50元罚款;
(七)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或不按规定清运、处理垃圾和粪便的,处50元罚款;
(八)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的,每污染1平方米处1元罚款,但经营性行为最高不超过500元,非经营性行为最高不超过200元;
(九)临街工地不设围档,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并作必要覆盖,或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的,属单位行为的,处500元罚款,属个人行为的,处200元罚款;
(十)厕所、化粪池、下水道冒溢,不及时处理的,对单位每日处100元罚款,但最高不超过1000元,对责任人处25元罚款;
(十一)城市中的户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等设置,内容不健康,外形不美观的,其使用或管理者未定期维修、油饰或拆除,影响城市市容的,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但对个人非经营性行为的罚款为200元;
(十二)火车、汽车进入市区,向铁路两侧、城市道路倾倒废弃物的,处100元罚款。
第六条 未经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影响市容,或未经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道路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影响市容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拆除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但对个人非经营性行为的罚款为200元。
第七条 在电线杆、树木、住宅楼道上以及其他未经批准的场所书写、刻画、张贴户外广告的,依据《江西省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清除,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八条 未经批准,在市区内饲养鸡、鸭、兔、羊、猪等家畜家禽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责令其限期处理或予以没收,并处50元罚款。
第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拆迁环境卫生设施或未按批准拆迁方案进行拆迁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按拆迁方案拆除,并处以罚款。属非经营性行为的,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但对个人罚款为200元;属经营性行为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十条 建筑物或设施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责令有关单位或个人限期改造或拆除;逾期未改造或拆除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强制拆除,并对非经营性行为,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但对个人罚款为200元;对经营性行为,处1500元至2500元罚款。
第十一条 损坏环境卫生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除责令恢复原状外,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但对个人罚款为200元;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环境卫生专业队伍不按规定时间清扫保洁街道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对单位处1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5元罚款。
环境卫生专业队伍不按规定时间清运垃圾粪便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处每车次20元罚款;达不到日产日清的,处每车100元罚款。
第十三条 收费公共厕所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依据《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其收费行为。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依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2至3倍罚款。
第十五条 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依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200元罚款;对单位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元以上至50000元罚款。
第十六条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的,依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元以上至50000元罚款。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一)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
(二)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的;
(三)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的。
单位有前款第一、二项行为之一的,处1500元至3000元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个人有款第一、二项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1500元至3000元罚款。
第十八条 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5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二十条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5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或超出核准范围处置建筑垃圾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对施工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堆放建筑垃圾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单位处25000元至50000元罚款,对个人处200元罚款。

第三章 规划管理行政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依据《江西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土建工程总造价5%罚款。
第二十五条 获准临时建设而进行永久性建设的,依据《江西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已经形成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第四章 园林绿化管理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处50元至100元罚款:
(一)攀、摘树枝、花果,在树上剥皮的;
(二)损坏护树桩架,踩踏绿篱、花坛和封闭管理的草坪的;
(三)其他损坏公共绿地和园林设施的。
第二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砍伐、移植和非正常修剪城市树木的,依据《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处赔偿额2倍罚款;擅自砍伐、迁移古树名木或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处赔偿额3倍罚款。其中,对非经营性活动,处罚个人不超过200元,处罚法人或其他组织不超过1000元;对经营性活动,没有违法所得的,处罚不超过10000元,有违法所得的,处罚不超过30000元。
第二十八条 擅自改变城市绿化用地性质或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的,依据《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其限期退还绿化用地,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处每平方米100元罚款。其中,对非经营性活动,处罚个人不超过200元,处罚法人或其他组织不超过1000元;对经营性活动,没有违法所得的,处罚不超过10000元,有违法所得的,处罚不超过30000元。
第二十九条 商业、服务摊点不服从公共绿地管理单位管理的,依据《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处1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设点批文,并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十条 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活动的,责令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五章 市政工程设施管理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设计、施工,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已经取得设计、施工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设计、施工资格证书: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格或未按照资质等级接受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任务的;
(二)未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设计、施工的;
(三)未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未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擅自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城市道路的,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工程造价2%罚款。
第三十三条 承担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单位未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维修或未按照规定的限期修复竣工,并拒绝接受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对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的;
(二)机动车在桥梁或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的;
(三)擅自在城市道路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
(四)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和其他易燃易爆管线的;
(五)擅自在桥梁或路灯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其他挂浮物的;
(六)未对设在城市道路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箱盖或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缺损及时补缺或修复的;
(七)未在城市道路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的;
(八)占用城市道路期满或挖掘城市道路后,不及时清理现场的;
(九)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不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十)紧急抢修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不按照规定补办审批手续的;
(十一)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或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
(十二)履带车、铁轮车或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
(十三)其他损害、侵占城市道路、城市桥涵的。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赔偿经济损失,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一)擅自拆除、迁移、改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二)在城市道路设施附近堆放杂物、挖坑取土、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有碍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正常维护和安全运行活动的;
(三)擅自在城市道路照明灯杆上架设通讯线(缆)或安置其他设施的;
(四)私自接用路灯电源的;
(五)偷盗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六)故意打、砸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七)不听劝阻和制止,非法占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八)其它损害、侵占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第六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

第三十六条 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生活垃圾,或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存贮固体废弃物的,依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区域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情节较轻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情节较重的,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造成灾害事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0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 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元以上至50000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 在人口集中区域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进行建设施工或从事其他产生扬尘污染的活动,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对逾期仍未达到当地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责令其停工整顿。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八条之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一)城市饮食服务业在露天燃用煤炭、木柴加工食品的;
(二)在人口集中区域从事经营性的露天喷漆或其他散发大气污染物的作业的;
(三)饮食服务业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杯、碗等食品容器的;
(四)在建筑物内部的过道、楼道、出口等公用地方安装空调外机或沿道路两侧建筑安装空调外机,其安装架底部与地面距离低于2.5米的;
(五)在人口集中区域从事经营性的产生光污染的露天电焊和产生噪声污染的切割作业的;
(六)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从事影响周围环境的畜禽养殖业的。
第四十二条 废水直接排入城区内湖或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不按规定时间作业的,依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九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在有市政排污管网处兴办的饮食、车辆清洗等服务业,其排放污水设施不与市政排污管网相连接或连接不符合要求的,依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五十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并责令拆除有关设施。
第四十四条 城市饮食服务业使用原煤散烧或不按照规定排放烟尘、废气的,依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五十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并责令拆除有关设施。
第四十五条 设在居民住宅楼内的加工业噪声排放超标的,依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五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1500元至3000元罚款,并责令拆除有关设施。
第四十六条 在城区焚烧生活垃圾以及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固体废物的,依据《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五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造成灾害事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七章 工商管理行政处罚

第四十七条 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在街道、居民区摆摊设点或走街串巷流动经营的,依据《江西省取缔无照经营办法》第十五条之规定,责令停止经营活动,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与无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原辅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300元至500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0元以上至1000元罚款,屡教不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500元至3000元罚款。

第八章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机动车停放规定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之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它车辆、行人通行的,处150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300元至500元罚款:
(一)在市区噪声敏感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
(二)在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活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
(三)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进行家庭娱乐活动时,发出的噪声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
(四)产生噪声的室内装修不按规定时间作业的;
(五)招揽顾客使用的音响器材音量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


第九章 房地产管理行政处罚

第五十条 用虚假、瞒报房屋权属情况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房屋权属证书的,依据《江西省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注销其房屋权属证书,没收非法所得,并对当事人处2500元至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至10000元罚款。
第五十一条 伪造、变造房屋权属证书的,依据《江西省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收缴房屋权属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元以上至5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未取得资质等级证或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三条 将未经验收的房屋交付使用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责令限期补办验收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处100000元至2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00元以上至300000元罚款。
第五十四条 将验收不合格的房屋交付使用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责令限期返修,并处交付使用的房屋总造价2%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擅自预售商品房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已收取的预付款1%罚款。
第五十六条 开发企业不按规定使用商品房预售款项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违法所得2至3倍但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开发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依据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之规定,责令停止预售,撤销商品预售许可证。
第五十八条 在未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将作为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行销售给他人的,依据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0元至3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第四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现售条件现售商品房的;
(二)未按规定在商品房现售前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及符合商品房现售条件的有关证明文件报送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

案的;
(三)返本销售或变相返本销售商品房的;
(四)采取售后包租或变相售后包租方式销售未竣工商品房的;
(五)分割拆零销售商品住宅的;
(六)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向买受人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
(七)未按照规定向买受人明示《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
(八)委托没有资格的机构代理销售商品房的。
第六十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代理销售不符合销售条件的商品房的,依据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四十三条之规定,责令停止销售,并处20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六十一条 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骗取资质证书,或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资质证书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公告作废,收回证书,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六十二条 企业在商品住宅销售中不按规定发放《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降低资质等级,并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六十三条 企业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六十四条 住宅建设单位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或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管理企业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0000元至6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6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罚款。
第六十五条 建设单位擅自处分属于业主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之规定,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罚款。
第六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企业不按规定移交有关资料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移交的,给予通报,并处30000元至6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6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罚款。
第六十七条 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物业管理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物业管理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物业管理企业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委托合同价款30%至50%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资质证书。
第七十条 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追回挪用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挪用数额1至2倍罚款。
第七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不按照规定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50000元至300000元罚款,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300000元以上至500000元罚款。
第七十二条 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管理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0000元至60000元罚款,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6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罚款。
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3000元至6000元罚款,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6000元以上至10000元罚款;对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罚款:
(一)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有设施用途的;
(二)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
第七十四条 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3000元至6000元罚款,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6000元以上至10000元罚款;对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罚款。
第七十五条 物业管理企业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业务,依据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七十六条 物业管理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资质年检的,依据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七十七条 物业管理企业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依据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七十八条 物业管理企业不按规定及时办理资质变更手续的,依据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七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商品房销(预)售时,不向购房人出具该项目的《白蚁预防合同》或其它实施白蚁防治证明文件,或提供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中未包括白蚁预防质量保证内容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八十条 原有房屋和超过白蚁预防包治期的房屋发生蚁害时,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房屋管理单位不委托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灭治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第十七条之规定,对责任人处1000元罚款。
第八十一条 未取得房地产中介资格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停止房地产中介业务,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八十二条 伪造、涂改、转让《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证》、《房地产估价员岗位合格证》、《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收回资格证书或公告资格证书作废,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八十三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在房地产中介活动中,索取、收受委托合同以外的酬金或其他财物,或利用工作之便,牟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或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或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中介服务机构执行业务,或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收回资格证书或公告资格证书作废,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八十四条 超过营业范围从事房地产中介活动,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八十五条 未经注册,擅自以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名义从事房地产估价活动的,依据建设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所签署的估价报告无效,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2至3倍但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一)利用执行业务之便,索贿、受贿或谋取合同约定费用外的其他利益的;
(二)在执业过程中实施商业贿赂的;
(三)签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有重大遗漏的估价报告的;
(四)在估价报告中隐瞒或歪曲事实的;
(五)准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执行房地产估价业务的;
(六)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执业的;
(七)以个人名义承接房地产估价业务的;
(八)涂改、出租、出借或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注册证书的;
(九)超出聘用单位业务范围从事房地产估价活动的。
第八十七条 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折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停止拆迁,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5元至50元罚款。
第八十八条 拆迁人以欺骗手段获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5%至3%罚款。
第八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停止拆迁,并处拆迁安置资金1.5%至3%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
(二)委托不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三)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第九十条 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违规转让拆迁业务的,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约定的拆迁服务费25%至50%罚款。
第九十一条 拆迁人将房屋拆除工程委托给不具备相应建筑企业资质单位承担的,依据《江西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停止拆除,并对拆迁人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九十二条 违反规定将不准上市的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的,依据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九十三条 违反规定,将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后,又以非法手段按照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设的住房的,依据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之规定,责令退回所购房屋,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或按照商品房市场价格补齐价款,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
第九十四条 擅自向未取得资格的家庭出售、出租经济适用住房或组织未取得资格的家庭集资、合作建房的,根据建设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建设单位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并对建设单位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
第九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的个人,根据建设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追回已购住房或由购买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并提请所在单位对申请人进行行政处分;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九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给予处罚:
(一)伪造、涂改《房屋租赁证》的,注销其证书,并处以罚款;
(二)不按期申报、领取《房屋租赁登记后》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罚款;
(三)未征得出租人同意和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擅自转租房屋的,其租赁行为无效,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第九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一)二、三级资质房地产估价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
(二)不符合设立分支机构条件而设立分支机构的;
(三)新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备案的。
第九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经房地产估价机构统一接受委托、统一收取费用而承揽房地产估价业务的;
(二)房地产估价机构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擅自转让受托的估价业务的;
(三)分支机构未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名义出具估价报告,或未加盖该房地产估价机构公章的;
(四)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房地产估价机构与其他房地产估价机构合作完成估价业务的;或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房地产估价机构与其他房地产估价机构合作完成估价业务,未以合作双方的名义共同出具估价报告的;
(五)未加盖房地产估价机构公章,或少于2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签字而出具估价报告的。
第九十九条 房地产估价机构及其估价人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第五十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条 房地产估价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
(二)以迎合高估或低估要求、给予回扣、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三)违反房地产估价规范和标准的;
(四)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估价报告的。

第十章 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零一条 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依据国务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处违法所得15%至30%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所得30%以上至50%罚款。
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依据国务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处违法所得5%至10%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所得10%以上至20%罚款。
第一百零二条 非法占用土地的,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和国务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罚款。
第一百零三条 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并处土地复垦费的1至2倍罚款。
第一百零四条 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的,或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依据国务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责令交还土地,并处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5元至30元罚款。
第一百零五条 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依据国务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并处耕地开垦费1至2倍罚款。
第一百零六条 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种植条件的,依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十三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或治理,恢复原种植条件,并处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1至2倍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伪造、倒卖、非法印制土地证书的,依据《江西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五十一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土地证书,并处2500元至5000元罚款。
第一百零八条 擅自印制或仿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依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0000元至6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6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5000元至5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不按照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的;
(二)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三)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第一百一十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或使用,并处150000元至3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0元以上至50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
(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使用的。
第一百一十一条 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不予治理的,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责令限期治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并处150000元至3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0元以上至500000元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活动的,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罚款;对个人处25000元至5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或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评估费、勘查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至2倍罚款;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至4%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的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弄虚作假或故意隐瞒地质灾害真实情况的;
(二)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三)无资质证书或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四)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的。
第一百一十四条 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并处25000元至5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测量标志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0元以上至50000元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损毁或擅自移动地下或地上的永久性测量标志以及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的;
(二)在测量标志占地范围内烧荒、耕地、取土、挖沙或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的;
(三)在距永久性测量标志50米范围内采石、爆破、射击、架设高压电线的;
(四)在测量标志的占地范围内,建设影响测量标志使用效能的建筑物的;
(五)在测量标志上架设通讯设施、设置观望台、搭帐篷、拴牲畜或设置其他有可能损毁测量标志的附着物的;
(六)擅自拆除设有测量标志的建筑物或拆除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的;
(七)干扰或阻挠测量标志建设单位依法使用土地或在建筑物上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
(八)工程建设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或拒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迁建费用的;
(九)违反测绘操作规程进行测绘,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受到损坏的;
(十)无证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并且拒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监督和负责保管测量标志的单位和人员查询的。

第十一章 人民防空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一十六条 不缴纳或未足额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责令限期补缴,并从滞纳易地建设费之日起,按日加收1‰的滞纳金。
第一百一十七条 新建城市民用建筑不修建防空地下室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责令限期修建或补建;限期内未修建或补建的,除按照应建面积和规定的收费标准全额补缴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外,并处罚款。应修建防空地下室总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处100000元罚款,应修建防空地下室总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的处70000元罚款,应修建防空地下室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处20000元罚款。
第一百一十八条 侵占人民防空工程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限期改正,并处罚款。个人侵占的处2000元罚款;单位侵占的处20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一百一十九条 不按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修建人防防空工程且在限期内未整改或无法整改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按人防工程应建面积和收费标准足额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外,并处罚款。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下的,对个人处2000元罚款,对单位处20000元罚款;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对个人处4000元罚款,对单位处4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条 违反有关规定,改变人防工程主体结构,拆除人防工程设备设施或采用其它方式危害人防工程安全和使用效能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限期改正,依法赔偿,并处罚款。损失10000元以下的,对个人处2000元罚款,对单位处20000元罚款;损失10000元以上的,对个人处4000元罚款,对单位处4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一条 拆除封填人防工程不补建或未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补偿费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对个人处3000元罚款,对单位处3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二条 占用人防通信警报频率、使用与防空警报相同的音响信号、或擅自拆除人防通信警报设施的,依据《江西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对个人处3000元罚款,对单位处3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三条 阻挠安装人防通信警报设施,拒不改正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对个人处3000元罚款,对单位处4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四条 向人防工程内排入废水、废气或倾倒废弃物的,依据《江西省实施〈人防法〉办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对个人处3000元罚款,对单位处40000元罚款。

第十二章 建筑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二十五条 装修人未申报登记进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依据建设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1%至2%罚款。
第一百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500000元至7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700000元以上至100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发包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0.5%至1%罚款。
第一百二十九条 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对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至2倍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至 4%罚款,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一百三十条 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予以取缔,并对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至2倍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至 4%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一百三十一条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吊销资质证书,并对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至2倍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至 4%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一百三十二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和监理酬金的1至2倍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至4%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第一百三十三条 承包单位将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四十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的25%至50%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的0.5%至1%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25%至50%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第一百三十四条 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建筑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及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500000元至7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700000元以上至1000000元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五条 涉及建筑主体或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500000元至7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700000元以上至1000000元罚款。
第一百三十六条 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七条 建筑施工单位不依法履行保修义务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100000元至200000元罚款,并对在保修期内因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八条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筑工程档案的,依据《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第五十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30000元至6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6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罚款。
第一百三十九条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为规避办理施工许可证将工程项目分解后擅自施工的,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对于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并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20000元以上至30000元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罚款。
第一百四十条 采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施工许可证的,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之规定,收回施工许可证,责令停止施工,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20000元以上至30000元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四十一条 伪造施工许可证的,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之规定,责令停止施工,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20000元至30000元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四十二条 涂改施工许可证的,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至20000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20000元至30000元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四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依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00元至300000元罚款。
第一百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将备案机关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的工程,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前擅自使用的,依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之规定,责令停止使用,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至4%罚款。
第一百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采用虚假证明文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依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工程竣工验收无效,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处250000元至500000元罚款。
第一百四十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责令整改,并处100000元至20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00元至300000元罚款:
(一)勘察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的;
(二)设计单位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的;
(三)设计单位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的;
(四)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
第一百四十七条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或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等其他行为的,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之规定,责令整改,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至4%罚款。
第一百四十八条 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之规定,责令整改,并处100000元至200000元罚款。
第十三章 文化市场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四十九条 歌舞娱乐场接纳未成年人的,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的,依据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至3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000元的,处15000元至3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至6个月。
第一百五十条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营业或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的,依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之规定,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至15000元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十四章 卫生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五十一条 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至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一百五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或对患有疾病不得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不按规定调离的,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2500元至5000元罚款。

第十五章 道路运输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五十三条 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依据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至10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20000元的,处5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五十四条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依据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六条之规定,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至10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0000元的,处30000元至5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五十五条 客、货运经营者不按规定携带车辆营运证的,依据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九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200元罚款。
第一百五十六条 客、货运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1500元至3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一)不按批准的客运站停靠或不按规定的线路、公布的班次行驶的;
(二)强行招揽旅客、货物的;
(三)在旅客运输中擅自变更运输车辆或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
(四)擅自终止客运经营的;
(五)没有采取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的。
第一百五十七条 客、货运车辆无道路运输证或使用无效路道运输证擅自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依据交通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第八条之规定,没收无效道路运输证,汽车每辆处1000元至2000元罚款,其他机动车每辆处300元至500元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10000元。

第十六章 民政管理行政处罚

第一百五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依据《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至3倍罚款。
第一百五十九条 火化区内医院不及时通知殡仪馆接运遗体或殡仪馆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