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个体司二00五年工作要点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8:12:51  浏览:88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个体司二00五年工作要点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


个体司二00五年工作要点




2005年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制度创新,提高登记管理能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重点,继续推进监管制度创新,做好登记、监管、服务等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1、积极参与制定、修改《农村合作社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政策、经济环境。




2、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监管方面一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总结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监管,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经验,提出改进服务和监管的对策、建议。




3、了解和掌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动态情况,做好大型私营企业的调查、统计和分析,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研究,探索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问题。




二、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工商所改革进程,提高基层监管执法水平。




1、建立委托登记和委托备案机制,实行分层登记注册,严格规范个体工商户准入行为。




2、改进监管方式,实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完善个体工商户管理机制。




3、严格规范基层工商所对个体工商户的行政处罚行为,落实基层监管执法责任制。




4、认真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推进基层工商所改革进程。




三、抓紧落实港澳居民在内地申办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工作,支持港澳两地经济发展,促进港澳两地社会稳定。




1、指导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做好港澳居民在内地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的具体登记管理工作。




2、指导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申办个体工商户提供热情服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指导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做到依法行政。




4、加强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熟悉、掌握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服务和监管,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农民增收服务。




2、协助办好“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




3、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解决实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做好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清理,规范登记管理,积极稳妥地完成清理工作。




5、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助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中小学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中小学周边商业网点的管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扫黄、打非”、清理不良文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教育等各项工作。




6、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积极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办、领办个体私营企业,引导私营企业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为发展教育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五、按照总局部署,认真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1、结合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解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监管水平。




2、按照总局的有关制度和各项规定及个体司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按着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3、进一步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的指导,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




六、完成总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




二00五年一月十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市技术安全保卫规定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

政府令第88号




《郑州市技术安全保卫规定》业经2000年6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陈义初


二○○○年六月十六日



郑州市技术安全保卫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打击窃密活动,保障、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技术安全保卫,是指运用技术手段,检查、发现泄密漏洞和窃密装置,防范、打击窃密活动,保卫国家秘密安全的工作。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技术安全保卫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技术安全保卫工作既要保卫国家安全,又要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第五条 市国家安全机关负责本市的技术安全保卫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查验个人和组织的电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设备、设施;
(二)督促、指导有关单位采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
(三)对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进行技术安全检查;
(四)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技术性能检验审核;
(五)对涉外建设项目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无线电管理、保密、公安、邮电通讯、广播电视、计划、城市规划、建设、房管、旅游、外事、台湾事务、工商行政、外经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技术安全保卫工作。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支持、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开展技术安全保卫工作的义务。
对技术、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开展技术安全保卫工作有重大贡献的单位个人,由市人民政府或市国家安全机关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技术安全检查

第七条 本规定所称技术安全检查,是指国家安全机关对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发现窃密器材、窃密行为以及电子信息设备、设施和电子通信中的泄密隐患、泄密情况。
第八条 国家安全机关有权对下列场所的外部环境、电子信息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设施、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实施技术安全检查:
(一)县级以上党政机关;
(二)重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要害部位;
(三)机场、出入境口岸、邮政枢纽、电信枢纽、海关;
(四)涉外宾馆、饭店、招待所、写字楼、公寓及涉外场所;
(五)外资企业,境外机构和境外人员居住地;
(六)其他需要进行技术安全检查的场所。
第九条 国家安全机关有权对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赠送的物品实施技术安全检查。
第十条 机关、团体及其他组织召开重要涉密会议、举办重大活动,按规定需要进行技术安全保卫的,组织者应提前通知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并协助国家安全机关进行现场技术安全保卫。
第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销售、进口或未经批准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
第十二条 组织和个人接受技术安全检查时,不得在下列行为:
(一)阻挠技术安全检查人员进入工作现场;
(二)泄露国家安全工作秘密;
(三)拒绝提供隐匿、篡改、毁灭有关证据和相关资料;
(四)拒绝回答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
(五)拒绝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其他协助;
(六)妨碍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对技术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维护国家安全要求的问题,市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向被检查单位下发书面整改通知,提出并督促、协助落实防范措施,检查防范效果。被检查单位应按要求落实防范措施。


第三章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

第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指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数据图文信息的天线、高频头、接收机及编码、解码器等设施。
第十五条 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其选址必须报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定点。
第十六条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关,应经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性能审核,并按要求采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安全检查,检查合格的,发给技术安全检查合格书。
需要改变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站址、设备、性能的,改变前应报经市国家安全机关和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 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必须接受国家安全机关对其技术性能、技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的监督检查。
不得利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第十八条 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收视节目的单位或个人,发现有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内容时,应立即关闭接收设备,并及时向市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第十九条 为维护国家安全,市国家安全机关有权限制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使用。


第四章 涉外建设项目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第二十条 国家安全机关对新建、扩建、改建的下列涉外建设项目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一)机场、出入境口岸、重要车站、码头、邮政枢纽、通讯枢纽、海关;
(二)涉外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写字楼、公寓、别墅、度假村及其他涉外场所;
(三)外资企业和境外驻郑机构的建设项目;
(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的其他涉外建设项目。
第二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涉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选址定点、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均应经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符合维护国家安全要求的涉外建设项目,不得建设或投入使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第二十二条 涉外建设项目的产权、用途等发生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前报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第二十三条 将非涉外场所整体改变为涉外场所或整体出租、出售、转让给境外机构、组织、个人作为办公、经营、住宿场所的,应经市国家安全机关进行国家安全事项审查;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符合维护国家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机关、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用于进行技术安全防范措施的费用,由本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关于办理蓝印户口的规定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关于办理蓝印户口的规定
山西省政府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改革的步伐,鼓励外商投资,吸引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办理蓝印户口作如下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蓝印户口,是指盖有蓝色印章的城镇居民户口。
二、蓝印户口适用于小城市(含建制镇)和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蓝印户口的大中城市。
三、下列人员可以办理蓝印户口:
(一)在城市投资十万美元以上兴办实业的外商(含华侨、港、澳、台同胞)聘用的国内亲属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二)在城市投资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兴办实业的外省、市单位聘用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三)在城市投资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乡镇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四)经批准用侨汇在征市购买商品房或自建房屋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国内亲属。
四、办理蓝印户口人员,收取城市建设配套费,交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管理。收取城市建设配套费的标准,由各地区行署和省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五、申请办理蓝印户口的人员,应持有关证件经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审核同意后,报地(市)级公安机关批准。
六、办理蓝印户口人员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蓝印户口只限在迁入地有效。迁出时恢复原农业户口。
七、蓝印户口的具体登记管理办法由省公安厅商有关部门制定。
八、本规定由山西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九、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11月26日